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大公报》举办“从反电诈报道看传统媒体如何突破”研讨会 跑出来的新闻 AI无法取代

  • 职场
  • 2025-02-21 17:15:13
  • 807

《大公报》举办“从反电诈报道看传统媒体如何突破”研讨会 跑出来的新闻 AI无法取代

图:《港闻报》与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合办“从反电诈报道看传统媒体如何突破”研讨会,多位专家、学者昨日齐聚一堂畅所欲言。  自1月份演员王星被骗到缅甸做电诈的事件发生不久,港闻报记者第一时间深入虎穴,赴泰缅边境重走王星被拐的500公里路线,在1月份及2月份合共进行20日、逾50篇的现场独家报道,另有20多个独家视频在社交媒体发布,总阅读人次突破300万。该系列报道有力推动国际合作,加速妙瓦底电诈园区的覆灭。  如何做出好新闻,是传媒业界致力研究的永恒课题。为进一步与业界研讨、交流,促进转型,港闻报与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合办“从反电诈报道看传统媒体如何突破”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昨日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有专家表示,《港闻报》今次系列报道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为香港传媒行业带来的优势,为传统媒体的价值体现与责任担当提供了典范。《港闻报》亦为香港乃至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更是新闻媒体人肩负使命与责任的具体展现。  有从事电视行业的传媒人表示,今次《港闻报》巧妙结合了引人入胜的视频与报纸上的深度分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传播效果,融合发展做得好。  有自媒体人认为,《港闻报》在该系列报道中体现了守正、深入、创新的风格,已经不是传统纸媒的做法。  有专栏作家表示,在讲究快的网络时代,像《港闻报》今次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少。而记者去到现场获取的信息,往往是AI数据库所没有的,也是AI无法取代的。  有传媒学者认为,实地采访可让年轻记者了解新闻真正的价值,可以将有关个案带到本港各大学院校作研讨会主题,作分享及讨论,让年轻的记者作为参考。亦有传媒学者形容,自汶川大地震以来少见深入现场采访的系列调查报道,认为这次《港闻报》的前线系列报道非常震撼。  与会者纷纷表示,AI很有用、很厉害,但那些跑出来的、有温度的新闻,是AI做不到的;那些能改变社会的报道,都需要去到现场捕捉资讯。愿记者们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团火,记录我们在时代中走过的脚印。\港闻报记者 汤嘉平(文) 林少权(图) 融媒组(摄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