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医健事/中大北大联合研发 手机App治抑郁失眠

  • 职场
  • 2025-02-22 02:07:50
  • 517

医健事/中大北大联合研发 手机App治抑郁失眠

图:中大联同北大进行临床研究,证实数码化失眠介入程式有助降低青年抑郁发病率。\港闻报记者唐雪婷摄  抑郁症是全球12亿青年人口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失眠既是抑郁症的诱因,亦是其常见症状。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联合开展亚洲首项数码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简称数码化CBT-I介入程式),临床研究显示,此手机应用程式除了可改善青年患者的失眠及抑郁症状,更可将抑郁症发病率大幅降低四成以上,疗效持久且反应良好。\港闻报记者 唐雪婷  青年处于成长的过渡期,属易受精神疾病影响的人群。有研究显示,四分之三的精神疾病个案于24岁前发病。调查显示内地约有2%的青年患有抑郁症,而另有研究显示香港的比例约为3.9%至5.2%。  七成半个案24岁前发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兼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CBT-I是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的一线疗法,但亚洲尚未研究此方案对预防青年抑郁的疗效,以及用数码方式替代面诊治疗的作用。他指出,有研究显示内地及香港青年失眠患者的求助率仅一成,突显出高危年轻人群对传统治疗方案的接受度极低,引致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增。  是次研究的参加者包括708名年龄介乎15至25岁的内地及香港青年,所有参加者均患有失眠症,并伴有亚临床抑郁症状。研究团队将参加者平均及随机分为介入组及对照组,前者通过手机接受为期六周的数码化CBT-I介入程式治疗,后者则接受手机健康教育科普。  结果证明,数码化CBT-I介入程式对失眠症及抑郁症有“一举两得”的疗效。介入一年后,失眠缓解率接近60%,抑郁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低逾四成,介入组的抑郁症发病率仅约10%,而对照组则为18%。  突破青年精神治疗瓶颈  是次研究第一作者、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陈斯婧表示,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证明数码化CBT-I介入程式可有效预防抑郁症,相较于面诊治疗,数码自助化治疗方式更易于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接受,突破青年精神健康治疗的瓶颈。  卓敏精神科学教授、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兼李朝江家族睡眠检查室主任荣润国补充,在未来,医学界需要探讨如何在基层医疗等方面,将数码化治疗失眠方案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研究如何改良此崭新治疗方案,促进个人化预防和早期治疗在社区中的发现及应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