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黑龙江省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村,村内的菌包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整齐排列,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将调配好的菌料装入袋中,进行接种、发酵、培养等一系列工序,一个个饱满紧实的菌包在生产线上快速流转。“我在这一天能挣200元到300元。”在菌包生产线上忙碌的一位工人说。
悬羊村,一个藏在老山沟里的小村落。站在村中央,举目四望,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环境虽然优美,但村处深山,缺田少地,村民更是致富无路。
山区村如何发展?悬羊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合作化、规模化为引领的富民之路。
悬羊村有木耳种植的历史,但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谈不上规模种植。
“要想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就得带领老百姓走规模化种植道路。”悬羊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敬才介绍。
2011年,时任悬羊村村委会主任的徐敬才说服7户农民,自筹资金50万元,注册成立了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从最初的几户,到后来的十几户,发展到全村一起种,食用菌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在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支持下,经过连续几年的示范带动发展,悬羊村建成了食用菌产业园区,建有10座年生产能力满负荷5000万袋左右的大型菌包厂。
2018年悬羊村跨入亿元村行列,2022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称号。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成为合作社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悬羊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拥有“悬羊砬子”牌黑木耳商标。2024年,该品牌成功入选黑龙江省第二批“九珍十八品”产品名单,进一步提高了悬羊村食用菌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
在产品质量上,严格遵循标准化生产流程,确保每一朵黑木耳都达到高品质标准,以优质的产品赢得市场口碑。
徐敬才表示,合作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面向全国消费者展示和销售悬羊的“黑木耳”产品。线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宣传,吸引众多潜在客户,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线下,与各大农贸市场、批发商、零售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的餐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农业博览会等活动,展示产品优势和特色,为产品销售开辟广阔的线下市场渠道。
食用菌种植户陈广海今年刚刚新盖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新房投了20多万元,正在装修。
最初合作社租给陈广海2栋大棚,种植了2万袋木耳,现在,已经发展到4万多袋,2024年挣了8万多元。“我的腿有残疾,多亏了合作社,才让我有钱挣。”陈广海说。
2024年,悬羊村木耳产值超过了1.2亿元,全村400多户人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
现在,按照“村+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以悬羊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下城子全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全镇拥有多个食用菌产业种植区,建设高标准钢架结构食用菌1000余栋,标准化菌包厂18家,食用菌年产量达7000余万袋。
这段时间,徐敬才一直和大连海洋学院的教授联系。“去年,传统木耳的市场销售不是很好。我想带领合作社进一步深度开发‘原字号’,做大做强富硒木耳、刺五加木耳等功能性黑木耳,探索木耳饮品、即食木耳等深加工产业,推动黑木耳由‘原字号’销售向‘深加工’销售迈进,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加销链条。”徐敬才说。
有话要说...